2月8日,由國家圖書館聯合北京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等單位研發的《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及《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在國家圖書館正式發布上線,即日起公眾可從國家圖書館官網登錄免費使用。 此次發布會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聯合北京大學主辦。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饒權,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中宣部出版局局長、古籍辦主任馮士新,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熊遠明,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等出席。 《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和《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是國家古籍數字化工程首批26個重點項目中的代表性成果?!队罉反蟮洹肥敲鞒勺嬷扉υ谟罉纺觊g編纂的一部大型百科全書,保存了我國14世紀以前的文學、藝術、史地、哲學、宗教等方面的豐富資料?!队罉反蟮洹犯北灸壳皟H發現有400余冊800余卷及少量殘葉存世,總數不及原書的4%,分散于8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個藏家手中。國家圖書館共收藏《永樂大典》224冊,占存世大典的一半以上。 據介紹,《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項目的第一輯收錄了國家圖書館藏《永樂大典》40冊、75卷的內容,共涉及14個韻部、17個韻字、1800部書,除呈現《永樂大典》高精圖像、整體風貌及相關知識外,還嘗試對部分大典內容做了知識標引示范?!秶艺滟F古籍名錄》知識庫包含了已批準公布的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還收錄了大量書影圖像、說明文字內容。 饒權表示,兩個項目的發布,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文物古籍活化利用重要論述精神的具體舉措,也是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聯合高校學術機構和互聯網企業,發揮各自優勢,集中力量開展的基于智能環境下古籍數字化技術創新與應用研究的一次新嘗試和突破,具有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馮士新建議,各相關單位以此次發布為新起點,持續在古籍數字化領域深耕細作,久久為功,積極開拓創新,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強化古籍數據的挖掘和智能化應用;注重互聯互通,按照標準規范建好用好各類古籍數據庫和資源平臺,積極對接國家古籍數字化資源等平臺,及時發布最新成果,進一步提高古籍資源共享水平和服務效率;加強工作協同,充分發揮各單位優勢,在古籍高清影像文本數據和智能利用建設方面加強分工協作。 熊遠明表示,此次發布的兩個項目將為大眾提供古籍數字化資源,創新服務方式,開展古籍知識服務,為進一步推進古籍數字化和古籍保護工作奠定了基礎。王博談道,此次發布的兩個項目是活化古籍資源的一次重要實踐,通過數字人文的理念和技術,將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廣闊地域分布和繁雜人物關系形成系統知識圖譜,將《永樂大典》的文物價值、藝術價值及其流傳歷程生動展現,為大眾探索和了解傳世古籍提供了重要途徑。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圖書館與高校、科技企業合作,為古籍數字人文建設提供了一個合作樣板。會上還圍繞古籍數字人文建設、古籍知識圖譜構建、古籍知識服務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